2019年11日13日 15:15-17:30

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三楼

论坛概况

微纳光电子高峰论坛作为2019武汉光博会同期专题论坛活动之一,将于11月13日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纳米光电子学研究中心携手武汉光博会组委会、中国激光杂志社、光电汇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邀请该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到会共同交流,持续关注微纳光电子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

丨论坛主席丨


黄翊东 清华大学

丨嘉宾及报告内容丨


张新亮 华中科技大学

个人介绍

张新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光学学会Fellow。

主要从事用于光信号传输、处理和测量的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a、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光电子领域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6600余次,全光逻辑方面的研究结果被收录进国际流行的光纤通信技术专业教材,完成的973和863课题先后被评为优秀,完成的杰青项目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优秀成果选编》,先后以第一和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

目前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共同主编,《Photonics Research》和《Photonics Journal》杂志Associate Editor。

报告内容

报告题目:硅基光子集成芯片

报告时间:11月13日 15:20-15:45

报告摘要:

硅基光子集成因为具有与CMOS工艺兼容的优点,因而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被认为是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光网络节点中的器件尺寸、处理速率、系统功耗等瓶颈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本报告介绍课题组在硅基光子学关键器件和集成芯片方面的工作:研究了光纤与SOI波导的耦合中如何提高耦合效率、减小损耗、减小偏振相关性和简化工艺等问题;研究了锗硅PIN探测器带宽提升和饱和输入功率提升的问题,探索了APD带宽提升的途径;研究了偏振复用和模式复用中的偏振转换、模式转换等关键器件;基于关键器件的研究,成功实现了400 Gb/s硅基集成相干接收机、可实现任意偏振态测量的偏振分析集成芯片以及硅基相控阵芯片。


江伟 南京大学

个人介绍

江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省光通信系统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回国前任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暨终身教职)。南京大学强化部物理专业学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博士。

研究以硅基光子学和光子晶体为中心,在光子器件和物理、微系统集成等方面展开工作。应用领域涉及光互联、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学信号处理。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曾获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青年教授奖,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一区(IEEE Region 1)杰出教学奖等荣誉。

报告内容

报告主题:高密度硅光波导集成及光学相控阵等相关应用

报告时间:11月13日 15:50-16:15

报告摘要:

波导超晶格可实现亚波长间距的低串扰、高密度波导集成,在光互连、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等领域有应用潜力。高折射率差的硅光波导超晶格中的模式间耦合、毛糙侧壁随机散射与串扰的精确计算需要专门的理论与计算工具。我们将介绍基于波导超晶格的高密度、低串扰波导集成的理论与相关实验,以及利用波导超晶格实现半波长间距的光学相控阵中的相关原理。并介绍在光学相控阵以及相关的热光器件方面的实验与理论进展。


崔开宇 清华大学

个人介绍

崔开宇,200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评为校优秀毕业生;2010年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评为校优秀博士生;2010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后;2013年获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2016年,晋升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博士/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光子晶体无源、有源器件及其在集成芯片上的应用。实现了尺寸最小的宽带光开关,同时是InP基有源光子晶体刻蚀深宽比记录保持者;留校工作后,在国内率先开展光声晶体前沿研究,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大于5 GHz声子频率的纳米臂微腔。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承担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任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杂志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等职。

报告内容

报告主题:Optomechanical Crystal Nanobeam Cavities with Phonon Lasing

报告时间:11月13日 16:30-16:55

报告摘要:

Optomechanical crystals (OM), also known as phoxonic crystals, are combination of photonic and phononic crystals. OM cavity can simultaneously confine light and mechanical motion and results in strong photon-phonon interaction, which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originate and deplete phonons. It is promising for both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mesoscopic quantum mechanics, sensing, transducing, and so on.

Here, we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hetero optomechanical crystals, phonon laser sensing, and simultaneous phonon and photon lasing with the underlying lasing dynamics of optomechanical cavities, etc. Firstly, a new hetero optomechanical crystal wa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by integrating two types of periodic structures into the system, and the optical and mechanical modes could be confined separately. This separate confinement gave rise to improved properties: a high mechanical frequency (5.9 GHz), and a boost in the coupling rate between the optical and mechanical modes in the cavity (to 1.9 MHz). Secondly, in optomechanical cavities, we showed a very significant result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simultaneous phonon and photon lasing could occur in optomechanical cavities. The general expressions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lasing linewidth were obtained using terms originating from the pump and thermal noises (Schawlow–Townes limit) for the first time. Lastly, radiation-pressure anti-damping-enhanced optomechanical spring-sensing based on a silicon nanobeam optomechanical structure wa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which enables a sensing resolution of δλ/λ0 ∼ 10−7,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obtained with conventional silicon-based sensors.

These results pave the way towards harnessing the coherence of both photons and phonons in silicon photonic devices and reshaping their spectra, potentially opening up new technologies in sensing, metrology, spectroscopy, and signal processing, as well as in applications requiring sources that offer an ultra-high degree of coherence.


蔡鑫伦 中山大学

个人介绍

蔡鑫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光子集成器件的研究,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封面文章)、Nature Photonic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1篇、Science Advances 1篇、Optica 1篇。两篇文章入选ESI前1%高引论文,多次代表性进展被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等重要刊物的综述文章作为代表性进展重点应用。

报告内容

报告主题:高速铌酸锂薄膜调制器

报告时间:11月13日 17:00-17:25

报告摘要:

铌酸锂具有优越的电光调制性能,铌酸锂调制器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由于制备技术的突破,人们利用铌酸锂薄膜材料实现了在尺寸、带宽、驱动电压等重要器件参数上远远优于传统铌酸锂调制器的铌酸锂薄膜电光调制器。本报告将综述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在线报名


“2019微纳光电子高峰论坛”免费对听众开放

期待您的参与!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汉楠

联系电话:021-69918426

联系邮箱:wanghannan@siom.ac.c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