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上午,滨松中国-湖北工业大学-金顿激光共同建立的“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揭牌仪式。

31.jpg

金顿激光总经理金翔(左)、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中)、滨松中国总经理章劲松(右)举行揭牌仪式


32.jpg

金顿激光总经理金翔(左)、湖北工业大学科研处处长武明虎(中)、滨松中国总经理章劲松(右)三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陈万诚教授、秘书长朱永平教授、湖北省激光学会秘书长唐霞辉教授,以及华工激光、锐科激光、华日激光等十余家国内知名激光企业代表和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滨松中国总经理章劲松在致辞中表示,滨松致力于光子的研究已经60余年,一直秉持着不断探索人类未知未涉的理念。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激光将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并且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激光加工也必将是下一个备受追捧的风口,所以此次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在致辞中回顾了与滨松长久以来的深入合作,并简要介绍湖北工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以及办学宗旨,希望以三方全方位的合作为契机,博采众长,共同提高,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校企共赢,创建联合实验室的行业典范。


联合实验室将主要进行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精密激光加工方案(钻孔,切割,打标等)的研究,包括不同应用的相位图计算算法,光路系统的搭建与优化,不同材料、应用的实验工艺验证等。双方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将共同研发多光束超快激光加工技术,让高校研究更好地接触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推进中国激光精密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


超快激光微加工技术研讨会


下午,由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湖北省激光学会主办、湖北工业大学承办的超快激光微加工技术研讨会如期举办。来自国内外超快激光精密加工产业与科研方面的学者、专家150 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内超快激光产业发展和学术前沿技术。


33.jpg


华南师范大学张庆茂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甘棕松教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储蔚副研究员、吉林大学樊华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邵国栋博士、滨松中国高级光学技术工程师王梓博士等围绕超快激光微加工技术发展趋势及微纳制造的技术研究现状等,分别作了精彩的会议报告。


关于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及应用,张庆茂教授提出了几大思考:一是由于加工单位的急剧变化,我们需考虑晶粒在加工中的作用;二是我们需要关注新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三为了提高激光加工的效率与经济性,需要考虑激光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与平衡;四是面对高能量的激光加工,还应关注关键器件的长寿命与稳定性。除此之外,他还提出我们需要关注高质量高束、高效率、高稳定性和紫外激光器及其应用。


邵国栋博士则认为,超快激光技术将来可在Through Glass Via工艺、直写光波导、飞秒激光刻写光栅等玻璃加工的工业前沿应用中有所作为。


针对飞秒激光加工技术的特点及在不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各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储蔚副研究员提出他们利用飞秒激光脉冲整形技术结合空间光调制技术、时空聚焦技术等对超快激光脉冲时域以及频域进行调制,实现在不同材料内部的三维微纳加工和实际应用,这些技术有望在新型集成光学和微纳光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点击查阅:3种空间整形技术在飞秒激光加工中的应用)


而针对飞秒激光加工硬脆材料面临的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樊华博士提出了飞秒激光光场调制结合湿法腐蚀技术,实现了表面微光学元件的高效制备


针对100 nm尺度下三维纳米结构的制造能力受限的问题,甘棕松教授提出了一种集三维加工能力与高分辨率于一体的新型三维纳米制造技术的思路和方法,在集成电路光刻制造、激光精密制造、光盘存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空间。


除此之外,王梓博士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超快激光加工技术,提出基于空间光调制器(LCOS-SLM)的激光超快加工技术,并讲述了空间光调制器原理以及性能参数。在超快激光加工领域,滨松研制的可编程空间光调制器LCOS-SLM具有功率损伤阈值高,相位稳定性好、操作灵活等优点,将有效提高目前的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突破传统激光加工的限制。


众所周知,国内激光产业正保持着快速发展趋势,新技术及应用也不断出现。本次研讨会针对行业热点方向以及技术成果进行了多层面探讨,获得了行业广泛认可。